2024年11月3日,上海外滩晨曦微露,随着发令枪响,第28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正式拉开帷幕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5万名跑者齐聚黄浦江畔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托雷斯和玛丽·万吉库分别以2小时06分12秒和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中国选手张伟和李娜分获国内组男女第一名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上海马拉松赛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报名人数突破15万,最终通过抽签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达3.5万人,其中外籍选手占比12%,较去年增长3个百分点,赛事首次增设“精英直通通道”,吸引包括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在内的20余名国际顶尖选手参赛,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明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上海马拉松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体育桥梁,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赛事服务,力争打造亚洲标杆赛事。”
赛道优化凸显城市魅力 跑者点赞组织水平
今年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起点设于外滩金牛广场,途经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标志性景点,终点为浦东东方体育中心,为提升选手体验,组委会对赛道进行了局部优化:新增3处降温喷雾点,调整补给站间距至5公里,并首次在30公里后提供能量胶和盐丸,来自德国的跑者汉斯·穆勒赛后评价:“沿途观众的热情和志愿者的专业让我印象深刻,这是一场世界级的比赛。”
非洲军团表现强势 中国选手突破自我
男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选手托雷斯在35公里处突然加速,甩开埃塞俄比亚的卫冕冠军阿贝贝,最终以2小时06分12秒夺冠,这一成绩刷新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万吉库凭借最后2公里的强力冲刺逆转夺冠,中国选手张伟以2小时11分33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创个人最好成绩;女子组的李娜则以2小时32分18秒跻身总排名前八,国家田径队教练王建军赛后表示:“中国选手与非洲顶尖选手的差距正在缩小,下一步将重点提升后半程耐力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赛事引入多项科技创新:通过5G+AI技术实现全程实时追踪,为观众提供多视角直播;选手芯片内置体温监测功能,保障健康安全,环保方面,组委会采用可降解号码布、电子参赛手册,并在终点设置分类回收站,减少赛事垃圾60%以上,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强调:“我们致力于将体育赛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,未来还将推出碳积分奖励计划。”
群众体育热潮涌动 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
赛场外,马拉松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,据统计,赛事期间上海各大公园跑步人群同比增长40%,运动装备销售额突破2亿元,来自浙江的跑团负责人赵敏说:“我们300人组团参赛,赛后还计划游览迪士尼,体育+旅游模式越来越受欢迎。”经济学家估算,本届赛事直接拉动餐饮、交通、旅游等行业消费超5亿元。
温情瞬间点亮赛场 公益属性持续强化
比赛中不乏感人画面:视障跑者王磊在陪跑员协助下完成全马,72岁的“抗癌跑者”刘建国第六次参赛,赛事公益平台累计募集善款380万元,将用于乡村体育设施建设,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:“马拉松不仅是一场竞技,更承载着城市精神与人文关怀。”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前冲过终点线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画上圆满句号,组委会宣布,明年赛事将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,并增设青少年迷你跑项目乐竞体育平台,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。